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

《语言文字报》报道我校办学情况——多元课程增动能 良师领航添助力
发布日期: 2024-10-16 浏览数:0

《语言文字报》报道我校办学情况——多元课程增动能 良师领航添助力

 

多元课程增动能 良师领航添助力 

2_副本.png

广东省惠州市实验中学(以下简称“惠州市实验中学”)创办于1975年,前身是惠州师范学校。经过49年的不懈努力,学校从一所培育本地教师的院校,蜕变为“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”,走过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。2023年,惠州市实验中学确立了“一个都不能少”(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成功机会)的办学理念,致力于因材施教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,培养新时代人才。学校通过构建多元课程体系,实施“强师工程”,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,让办学理念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。 

构建多元课程体系

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。惠州实验中学以“国家课程校本化、校本课程特色化、特色课程个性化”为发展路径,不断创新课程育人模式。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学校坚持“一个都不能少”的办学理念,积极构建多元课程体系,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。

重视思政课程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,将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着力推进“党员教师上好一节学科思政汇报课、一节思政主题班会课、一节特色思政团课”的“三个一”活动,提升思政课堂教学质量,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,培养他们的责任感,厚植家国情怀。

开足常规课程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,学校着重推进校本课程建设,倡导“文化教学德育化、体育教学心理化、艺术教育生活化、国际教育大众化”的“四化”校本课程理念,深入探索情境导向、问题驱动的互动式、启发式、探究式、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模式,增强学科的融合性和趣味性。

开好特色课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,学校结合“国家课程+校本课程”的模式,开设了涵盖人文素养、科学素养、艺术素养、体育素养、心理素质5大类40多门校本课程,作为“第二课堂”,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、创新精神和艺术品位。为了更好地实施“第二课堂”,学校重新梳理和调整了42个社团,使社团活动从不同维度和多样方式融入“第二课堂”。为评估“第二课堂”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,学校每年精心策划读书节、科技节、艺术节、体育节等校园文化节活动,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,丰富他们的校园文化生活。

开设实践课程近年来,学校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,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探访古村落、前往农学实践基地耕作等研学实践活动,拓宽学生知识视野,提高学生实践能力。通过动态化、创新化和生动化的实践活动课程,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。这样的实践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,还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,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。

有效实施“强师工程”

教师是立教之本、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。惠州市实验中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“四有好老师”、当“四个引路人”的重要论述,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,着力建设以培养“因材施教的经师、厚德博学的能师、善教善导的良师、胸怀祖国的名师、服务育人的人师”为目标的“强师工程”,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。

在岗位上历练,在活动中成长为推进